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指出:“近年来,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取得可喜进展,但产业规模依然较小,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当前,我国亟须大力加强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以助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谭天伟表示,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但是与世界医疗器械强国相比,产业规模仍较小,仅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7%,而通用、西门子、飞利浦、日立、东芝和岛津等几家跨国企业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能力仍不足。在产业内,生产企业占到90%以上,研发企业数量很少;原创技术与原创产品缺乏,核心专利数量不多;产业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万多家,年工业生产总值达600多亿元,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却屈指可数。
谭天伟分析说,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有赖于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支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MRI仪、CT机、PET-CT设备数量远远低于美国、韩国。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医学影像诊疗设备市场潜力巨大。今后5年,高端医学影像诊疗装备产业将在MRI、DR、CT、PET-CT、PET-MRI、RT等领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整体朝着更快速、更精确、更安全、更集成的技术方向发展。更快速,即采样快、传输快、成像快;更精确,即分辨率进一步提高;更安全,即辐射剂量更小;更集成,即多模态优势日益明显。
谭天伟还指出,来自中研普华数据库的医学检验市场需求情况调研资料表明,未来全球体外诊断市场(IVD)将以5.3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发展。该市场2013年的价值为533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588亿美元;在2020年将达到747亿美元。我国人均体外诊断费用(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人口数)约2美元,与欧洲平均值28美元相比,差距很大。预计未来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将保持每年15%~20%的增长速度。我国应该在医学检验领域选准核心技术,集中攻关。这些技术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高度集成与自动化的床旁快速诊断(POCT)技术,以及DNA测序、生物芯片、分子诊断等新技术。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