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医疗器械领域最新技术盘点(上)介绍了5个领域的最新科技,本期介绍药物输送系统、眼科技术等5个领域的科技新发展。
6 药物输送系统
电子药丸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智能化的蓝牙驱动电子药丸,它可以驻留在人体肠胃中长达一个多月,并将药物释放到人体内,同时测量各种参数。最终,电子药丸将分解成碎片并离开身体,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Repi 来自美国和爱尔兰的一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叫作Repi的装置,里面有一个药物容器,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受损心脏区域。该装置的一端贴在心脏上,另一端是贴于皮肤表面的注射口。
EyeGate II离子电渗疗法 该系统能够通过电流轻轻地将电离的药物分子送入眼睛。将一个电极放置在患者的前额上,另一个相对的电极放置在特殊的涂抹器内。施加器使药物电离,同时在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将电离粒子与其一起拉动,最终送入患者眼部。
7 眼科技术
Acuvue Oasys隐形眼镜 强生公司在2018年推出了一款隐形眼镜Acuvue Oasys,可以矫正视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光线条件。这款带有过渡技术的Acuvue Oasys一旦暴露在紫外线或HEV光线下就会开始变暗,镜片从明到暗只需要90秒,并可阻挡高达70%的可见光。
可测量葡萄糖和眼压的隐形眼镜 美国普渡大学研发团队开发了一项非常独特的技术,可以将薄膜传感器与市售的软性隐形眼镜集成,实现葡萄糖水平的非侵入性测量,直接向眼睛输送药物,甚至可以跟踪眼内压。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测量葡萄糖、乳酸和pH水平的传感器集成到眼镜内。
人工虹膜CustomFlex 德国Human Optics公司开发了一种人工虹膜CustomFlex。该装置是一种柔性硅胶膜,折叠后通过眼睛中的小切口插入,然后展开就位。临床研究表明,该装置可用于治疗因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损伤导致虹膜缺损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3D打印人造角膜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3D打印人造角膜。人造角膜由藻酸盐、胶原蛋白和人类干细胞组合制成。通过扫描患者的眼睛获得数据,可以快速打印出大小和形状合适的眼角膜,以符合患者的独特要求。这项技术将有助于解决供体角膜长期短缺的问题。
8 手术器械及植入设备
Versius手术机器人 英国CMR Surgical公司研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外科手术机器人——Versius。Versius对于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具有颠覆意义,它的手术操作模式与“达芬奇”机器人相似,但仅有“达芬奇”的三分之一大小,易于转移及运输,这直接提升了它的实用性。而操作更简单也为Versius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产生饱腹感的微型植入设备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能够刺激胃部产生饱腹感的电子植入设备。这种微型设备可通过微创手术植入人体,并可在人体中安全使用。该设备将通过胃部的自然蠕动产生温和的电脉冲,并将这些脉冲施加给连接大脑与胃部的迷走神经。这种温和的脉冲刺激会“欺骗”大脑,使大脑认为胃部在少量进食后已经饱足。研究人员认为这款无须电池、可简单植入的设备可用于减肥。
9 康复器械
硬膜外电刺激(EES) 2018年9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肯塔基脊髓损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在这项研究中,患有创伤性、运动性完全脊髓损伤的四名患者中有两名能够在接受硬膜外电刺激并与每日运动训练配合后实现行走。
定向EES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3名患有慢性脊髓损伤(持续超过4年)和下肢局部或完全瘫痪的男性患者施用了定向EES。他们采用运动神经元激活图和模拟模型来鉴定针对不同肌肉群的最佳刺激模式。EES由通过无线通信实时控制的脉冲发生器提供,时间设定为与目标运动相协调。最终,接受定向EES的患者可以在跑步机上行走长达一个小时。复健后,3名接受定向EES的患者可以独立行走(依靠局部支撑或步行器),并且在没有EES的情况下恢复了腿部自主运动。
10 电子皮肤
可伸缩的电子皮肤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可伸缩的电子皮肤,能够为假肢装置带来触感。这种电子皮肤可以紧紧地缠绕在假肢上,且非常敏感,以至于能够感觉到瓢虫爬行的触感。
E-dermis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电子皮肤——E-dermis,可通过计算机将微小的触觉传感器连接到患者的外周神经上。这个由柔软的织物和橡胶制成的触摸传感器基本上可以重现神经末梢的活动。当把E-dermis用在义肢上时,指尖能给患者带回真正的触感。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