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国领先的相纸供应商巨星国际宣布以2.4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代价,收购在中国从事医疗设备及相关耗材经销业务多年的江苏欧诺科技发展公司70%的权益。这是该公司在港上市一周岁前,给自己送的一份生日礼物。巨星国际主席兼总裁何震发在媒体会上表示:“他们(江苏欧诺科技)公司医疗影像产品今年表现突出,现已占到2013年整体营业收益40.4%。完成这次收购动作后,其医疗业务将会成为公司重点发展的板块。”
不久前,转型中的富士胶片也发布了新一轮中国市场战略。新上任的富士胶片(中国)总裁太田雅弘表示,将加大对医疗健康事业的投入,加速培育再生医疗事业。值得关注的是,其全资子公司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宣称,2013年实现医疗产业销售收入近7亿元,占到公司总销售收入的32%,较2012年度增长约20%。
不难预见,随着我国人口老化及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加上近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行业的规范管理,未来医疗胶片领域将暗潮涌动。
布局全产业链
巨星国际看准了时机,在国家政策吹出暖风后,有目的地整合了具有投资价值的医疗资源,拿下欧诺科技,被看作是以相纸供应而见长的巨星国际将更进一步扎根医疗胶片领域。
由于南京欧诺的业务与江苏欧诺科技发展有直接竞争,根据协议,卖方同意于股份转让协议签立后一年内,终止南京欧诺的业务营运,并开展解散南京欧诺的相关手续。倘南京欧诺未能于股份转让协议签立后一年内完成解散,则江苏欧诺科技发展将不会向该等卖方分派任何收购前溢利。
“该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医用胶片的加工能力。目前,它仍是富士胶片在华医用胶片的唯一加工商,配合其庞大的分销网络及从原材料检查、在制品及制成品到交付货品的整个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体系,竞争力很强。”长期关注国内器械领域的专家汪智伟分析道。
汪智伟告诉记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环境引发的安全性问题,慢性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这些因素都将加大人们对数字医疗影像诊断器械及医用胶片的刚性需求。
值得留意的另一层微妙关系是,从全球医疗影像企业分布情况来看,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十大医疗影像公司占据了92%的全球市场份额,由西门子、通用电气和飞利浦领先;而在国内的医疗影像市场,跨国企业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医疗胶片生态圈竞争异常激烈。
另一方面,是数码成像技术对医用胶片需求的冲击。记者了解到,有些医院已经开始实施用光盘取代胶片,存储电子病历。有市场人士表示:“人们的保健意识越强,就会衍生出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及预防性诊断的一个群体。X射线、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消耗品的医用胶片需求急增。”但从胶片产业的没落可以看到,影像技术将日渐数字化,他建议,应加快对医学影像中定量诊断、分子影像、红外成像等技术与介入治疗的相互融合,以促进新型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同时也要延伸产业链,如巨星国际的业务,除了经销罗氏的中央诊断产品及组织诊断产品外,同时还是碧迪医疗设备在江苏省的经销商。
国产替代加速
尽管市场竞争刀刀见血,然这批搏击者开始看到了新契机。“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关于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的公告仅两个多月的时间,首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即已基本完成,结果即将向社会公布。
据参与该遴选项目的专家介绍,数字化X线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种基本医疗设备被列为第一批遴选品目。按19.8%复合年增长率计算,市场总规模将由2012年2420亿元增加至2017年5970亿元。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在我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中规模最大。
年初才声名鹊起的“新贵”上海联影,成立才4年就推出了首批10款高端医疗产品组,覆盖从数字X射线、CT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等高端医疗设备,国内器械企业崛起初现端倪。
巨星国际则继续加强与富士胶片集团在医用胶片业务的合作,推出新系列产品,并计划涉足医疗器械行业,延伸业务产业链,并在过程中与现有的医疗影像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巨星国际未来还会将齿科胶片的销售扩大至越南、中东及日本等海外市场,内地市场占比也会不断增加。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主管部门就器械新版价格项目规范中对医用耗材尤其是胶片及部分影像设备的收费标准作出调整。今年1月,上海市率先发文,医院备存的医学影像资料一律不得向患者另行收费,并取消医用胶片20元的收费。此举将会直接降低患者的看病费用。对广大医疗机构来说,选择价格更低、绿色环保的新型国产医用胶片将很大程度上节省医疗机构的科室成本。
对此,巨星国际感受颇深。2014年上半年,公司医用胶片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55.2%。医用胶片收入比重达48.6%,首超彩色相纸业务收入比重,成为巨星国际的主要收入部门。“医用胶片不再单独收费实施以后,价格更低、成像清晰、低碳环保的国产医用胶片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医学影像科室的青睐。”前述市场人士断言,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规模不到行业总规模的10%的比重,国内企业要做大,首先是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利用好产业政策。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