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最新加入的会员: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新闻列表
医疗器械产业智享2012
2014年09月12日 | 点击数:2958 | 【】【】【
     编者按:尽管全球产业格局处于深刻变化的时期,各产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但是,在智慧、经验、探索、实践的合力之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然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明显快于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7%左右)。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也准备了“礼物”送给大家——其中有来自政府、企业、产业促进机构和专业人士的智慧分享,有政、产、医、研等各界协同创新的累累成果,有这一年里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慨叹的值得回味的事件……让我们一同温故知新,探讨发展,分享成果。
   
    利好
    今年8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指出,“到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我国GDP的比重将达到6.5%~7%”——这意味着医疗行业再获长期利好。
    2012年7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老龄人口调查和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8499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13.7%,比去年增加0.4个百分点;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显示,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城 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常住人口——城镇化、老龄化的加快,将使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等行业长期受益。相对于药品行业而言,医疗器械、医疗服务行业起步较 晚,成长性将更为突出。
   
    “下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7%左右,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量。2012年1月,科技部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 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水平偏低,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适用等问题。“十二五”期 间,我国将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必需、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
    2012年上半年,商务部对家电下乡政策效果开展了评估,并表示将制定医疗器械产品“下乡”政策方针。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对农村医疗市场的网络建设,农村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医疗器械市场最主要 的推力是政府资金投入——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贫穷,只有加大对农村医疗市场的投入,基层医疗机构才有能力购买医疗器械。
    农村医疗市场适用的医疗器械有哪些呢?华泰联合证券医药研究员胡骥分析认为,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数字X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是当前基层急需配置的医学装备。
    外资企业对基层医疗市场垂涎已久。GE医疗的“春风行动”已组建数百人的营销团队深入基层,其他跨国企业也有相应举措。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外资企 业“下乡”有一定难度。毕竟,中国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问诊水平较低,医务人员操控医疗设备能力不足,昂贵的进口设备在这些地区显得有些 “不对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则更了解市场,其销售终端容易深入,产品性价比较适合基层。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指出,加快农村医疗器械市场发展须注意两方面:一方面,加强医疗器械人才培养,以保证农村地区规范使用医疗 器械;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医疗市场医疗器械监管,对医疗器械购买、使用、维护实现有效监管,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便最大限度地保 障用械安全。
   
    “出海”
    二三十年前,国产医疗器械与国外差距很大。而今,这种差距主要存在于高端。2012年9月,软银中国主管合伙人华平在“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上表示,中 国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就有望较快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大市场份额。
    那么,如何较快地提升创新力呢?齐云创智工坊总经理金克文分析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动能不足。要提高创新能 力,除国家大力投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外,还有一条出路——拿来主义。近几年,国外融资环境恶化,欧美很多创新型小公司面临困境。国内有条件 的医疗器械企业应走出国门,挑选一些适合的、拥有先进技术甚至一定市场的公司,通过合作、并购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缩短在研发上的差距。
    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兼大中华区医疗行业负责人乐诚铎也表示,通过海外合作、并购取得领先的技术来提升自己的创新力,通过创新,把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转化 为费用相对低的自主产品,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而且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跨国企业占领中国市场给本土企业造成的被动。从 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除欧美市场外,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新兴市场上大多抢到了一席之地。
   
    转型升级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特点是普及型、低附加值产品产能过大,企业“多、小、散”,高端医疗设备和精密医疗器械研发落后。国产X线机、黑白B超仪、普通计算机 断层扫描(CT)机等成像诊断设备,以及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在亚洲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均占有很大份额,但高端成像诊断设备市场仍为外资公司垄断。
    “广交会”一直是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的“晴雨表”。在今年11月举办的“广交会”上,低附加值医疗器械风光不再,其成交量、额均较往年下降。种种迹象 表明,医疗器械“大路货”的市场价格压力增大,而品牌产品能够获得相对多一些的新、老客户,高附加值产品更能激发采购商的购买欲望。
    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为598.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41%。虽然中药、西药、医疗器械三大类商品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0.53%、9.87%和14.11%,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增幅比以往有所回缩。
    “国内现有产业进行技术转型升级、自主研发创新和引进发达国家技术,对于维持国内就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扩大现有市场份额,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以来,蔡天智每年都在“广交会”等展会和论坛上呼吁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他表示,产业转型已经迫在眉睫。纵观这次“广交会”,有些优秀企业没 有受到国际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其重要原因是主打高端市场、强调自主研发、重视技术引进与创新。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路货”的市场价值压力越大, 难以受到青睐,企业必须推陈出新,用高附加值产品来激发采购商的购买欲。
   
     高质发展
    “高品质发展”—2012年,业内专家强调了一个新理念。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副司长任志武解释说,“高品质发展是指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的产品,产品在技术上是先进的,并且人们用得起,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任志武介绍说,国际上有三方面情况值得关注:一是生物产业涵义更加丰富,技术取得显著突破;二是在欧、美、日传统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兴经济 体不容忽视,特别是印度、中国已构成重要的动力因素;三是医药产业模式正在向以服务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国内也有很多积极信号: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科技领 域投资最大的一个方向就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近5年,国内生物产业产值保持22.4%左右的增速,超过信息产业的提升速度,且业内投资活跃,企业固定资 产投入高速增长。
    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有些“纠结”——到底是发展高端产品,还是发展普及型产品?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人说,基层医院配备的大多是低端产品,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并不是基层医院用的产品就是低端、低附加值的。在制定《'十二 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时,我们提出了'高品质发展’的想法。”任志武说,高品质发展意味着要向市场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意味着产业 要具备竞争力;意味着产品用得起、靠得住;意味着原创发展大幅度提升。
   
    角逐家用
    2012年即将结束,讲究礼尚往来的中国人又开始忙着采购礼品。网购数据显示,除了有机食品、健康产品外,家用医疗器械在送礼市场上也担当起“主角”,老年人群使用的家用医疗器械更为走俏。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连续5年保持30%的增速。凭借高性价比的传统优势,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正在快速成长。自2008年上市以来,中小型医械厂商鱼跃医疗连续3年保持50%的高增长率。
    “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专家表示,目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与全球42%的比例相差较 大。2009年,中国人均家用医疗器械消费在7元左右,相对于美国的90元/人以及日本的75元/人,有明显差距。目前,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主要集中在 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家用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趋于多元化,从而将促使 我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多元化,产品细分将越来越精细,便携式、网络化家用电子医疗器械产品将大量出现,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份额在近几年内会加速增长。
    家用医疗器械不同于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其既可借助于零售终端销售,也可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推广。当前,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电商对家用医疗器械的 销售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家用医疗器械的商业前景。传统的连锁药店也纷纷开辟电子商务渠道,鱼跃医疗等企业不断壮大自营店规模,发力零售市场。
   
    基本医械
    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陶笃纯说,目前,选择使用何种医疗器械多由医生决定,患者大多并不了解情况。很多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比较贵的进口医疗器械, 因为这类器械安全系数普遍较高,但是,他们缺少对经济层面的考虑。如果建立基本医疗器械制度,无疑会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负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北京阜外医院张澍教授表示,美国政府在制定医疗器械医保报销比例时认为可接受的标准是,该医疗器械在每100例患 者中能够成功救治10人,延长患者1年生命的花费是10万美元左右。他认为,我国应借鉴基本药物制度,针对那些能有效救治重大疾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 优的医疗器械,建立基本医疗器械制度,以便更广大的群众尤其是贫困患者获得救治。以心脏起搏器为例,它是对临床常见的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器械,很多国 家已将其列入全额报销目录,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救命;另一方面,是因为与其他治疗相比,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效益最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建立基本医械制度是否合理和有效,关键取决于这个制度本身的设计,取决于这种设计能否实现预定目标。 他表示,建立基本医械制度决不能简单地模仿照搬现有的基本药物制度,必须为基本医械目录配套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及价格调节机制。该制度应当激励人们自愿选 择,而不是强制使用,即由于产品价廉物美和适度的补贴,人们愿意使用基本医械目录中的产品。
分享到: 更多
版权所有:江西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赣ICP备14005658号-1
地址:南昌市洪城路778号 星河国际公寓楼A座27楼邮编:330006 电话(传真):0791-88858630 电子信箱:jxamdi@163.com
南昌网站建设汉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