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械“顽强”滋生
2014年09月11日 | 点击数:3508 | 【
大】【
中】【
小】
—— 流通环节中间加价现象严重,高值医疗耗材在流通领域平均加价2~3倍
销售费用高企导致药价虚高的热议还未停息,近日全球最大的眼科药品与医疗器械专业公司美国爱尔康(Alcon)公司涉嫌商业贿赂以促进其人工晶体产品销售事件又引发高值医械价格虚高的讨论。采访中,一位关注医改控费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破除‘以药补医’后,医院有可能从“大药方”转向“大检查”,毕竟医院的经营成本太高。医疗器械的高成本将成为医疗费用支出增加的重要原因。”
对此,不久前北京市卫生局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专项检查,以规范大型设备和高值耗材的使用,减少医疗机构靠开“大检查”牟利的情况。改革过度医疗的攻坚战已然打响。
国产企业市占率低
“外资企业的高价医疗器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业内看来,这是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现阶段进口医械所占国内市场比例已有所下降,B超类也有国产的,不过总体看,国产医械还是走中低端路线,对于高值产品,比如核磁、CT以及心脏支架、骨科耗材类,由于医学上对产品性能要求很高,而国产产品技术水平也确实无法与进口产品匹敌,无法替代进口器械,因而临床使用仍然以进口高值耗材占主导。”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于敬哲对记者表示。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三级医院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比例达90%以上。较常见的外资品牌有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姚志修曾表示,以上海为例,目前骨科植入物和心脏科植入物领域,跨国公司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价格也比本土企业贵50%左右。
此外,特别是对于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均价格不菲,背后所带来的高昂医疗价格使医疗器械降价呼吁声不绝于耳。
于敬哲认为,尽管医疗新技术耗材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价空间,但降价必然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融资难、税费高,生产企业也有利润的诉求,降价会使制造业受到影响。同时,与药品销售一样,医疗器械的流通环节中间加价现象颇为严重。记者了解到,一款高值耗材从生产厂家出来再到某家医院,要经过一级代理、大区代理、省级代理等多个层级。而据中国价格协会调查,高值医疗耗材在流通领域平均加价2~3倍,加价甚至达3~4倍。对此于敬哲指出,“除非直销,否则流通领域的问题难以改善。但直销很难操作,且国内企业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
医院偏爱进口货
患者在检查和治疗费用上的不断攀升,与我国医疗机构过度依赖并信任进口医疗器械有关,在采购方面,医院也更倾向于进口设备和耗材。一位参与医疗器械评标的业内专家向记者透露,“很多医院的标书有明显倾向性,并强调不可偏离项目,例如必须使用某款软件,而此规定似乎为某款器械‘量身定做’,只有特定厂家具备,致使其他符合要求的厂家被排除在外。”
“上述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具有技术优势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海外。”于敬哲直言,一些生产企业的出口额可达企业年度总产值的60%~70%,为明显的外向型发展。“通过互联网在线系统,企业操作人员只需要守在电脑前,很容易下单完成海外购销流程,不必担心期间的各种‘猫腻’。”
而医院方面对此也表示出无奈。浙江省某医院副院长曾表示,一种治疗肿瘤的微波针头,国产的厂家开价在9000元~1万元之间,而同类的进口产品1万多元,国产产品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多优势。此外,医疗器械是医院单独招标,而往往医疗器械厂家对产品并没有一个统一价格。每次招标前,医院有关部门就得去做大量摸底工作,招标时要跟厂家“软磨硬泡”,与销售人员“斗智斗勇”,尽可能降低价格。实际上,无论医疗器械的进价是多少,医院只能加价100元左右。
“进口医疗器械工艺精细、质量有保障,在检查、治疗方面比国产医疗器械好,医生的信赖度更高。此外,在进口器械和国产器械之间,进口医疗设备的个人报销承担比例更高,医生在推荐时也会与患者说明,交由患者做选择。”湖北省某三级医院住院部医师对记者表示。
不过她也坦言,医用高值耗材的确存在消费的被动性,使用进口产品使医务人员能获得更高回报也是事实,因此医生推荐进口产品的积极性可能会更大。“对于植入性产品而言,尽管最终的选择权在患者,但医生也充当了诱因。”同时,也有一些评论人士表示,对于医者而言,在诊疗费、手术费低廉的现实下,选择依靠卖药物和器械获得高收入,是医院是最可行的路径,甚至是唯一路径。
医院、生产企业以及患者三方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其间仍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近日表示,医生的处方权会影响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需求,医药公司希望通过医护人员来扩大它的产品需求,这是行业的自然特征,很难完全禁止。但建立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医生个人声誉机制,放开社会监督,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可有效规避医药贿赂的潜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高值耗材管理真空正逐步改善。前述医院人士告诉记者,最近明显感觉到行业内监管越来越严格。她表示,“最近医院的药商和仪器代理商已很难见到。而医院的采购程序和器械的选择使用相信也一定会更加透明、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