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DA近日正式批准了日本大冢制药生产的数字药丸Abilify MyCite,当患者吞下含有芯片的药物后,感受器会随药片进入体内并激活,向外界感应设备发送信号。显然,从器械到药物,医药健康产业作为传统行业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万物互联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医药产业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热点。
深圳会展中心日前举行“第十九届高交会智慧医疗健康展”,智能大数据医疗健康设备继续保持极高的产业关注度,新一代NB-IoT/eMTC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成熟,正在改变传统医药物联网的局限,使医疗健康器械设备真正“移动”起来。
IoT赋能产业链
传统的医疗设备远程连接普遍基于蓝牙、WIFI等通讯手段,存在诸如不能独立工作、配置复杂、隐私泄漏、功耗较高等局限;新一代NB-IoT/eMTC通讯技术具有的可独立使用、功耗低、体积小、专网更安全的特点,终将取代传统通讯技术成为医疗器械和设备耗材标配。
相比基于Wi-Fi、蓝牙、ZigBee等技术阵营的物联网设备,基于蜂窝技术的连接设备更具价值。在展会同期举行的“智慧医疗健康专题发布会”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未来eMTC和NB-IoT两种窄带技术标准将成为移动化、便携式医药设备器材应用的主流技术标准。
东软熙康阿尔卑斯(沈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窦元珠表示,对医药行业IoT赋能可以作为数字化终端设备的集中化控制和管理中心,满足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设备与应用之间的通信需求。“IoT技术和产品的长期竞争优势将是围绕数据的服务,而不只是连接的服务,这是医药硬件设备万物互联的目标。”
IoT平台介于数字化的设备与应用之间,主要担负三方面产业功能:设备连接,海量设备的网络接入管理;数据汇聚,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汇聚,包括存储、整理及对外的数据开放;计算服务,提供行业共性的计算能力服务,比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
具体的使用场景包括资产管理(血液管理、器械管理、高值耗材管理等)、远程转诊会诊、报警求助、手术室管理、环境监控(温湿度、光照等)、院内导航、标本送检、药品管理、物流配送、冷链运输、体征监测(心电、血糖、睡眠质量等)、移动护理(移动查房)、人员管理(护理人员定位、婴儿防盗、老人定位等)、输液管理等。
深圳市苏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方景琦介绍:“器械方面,采用物联网技术,检测设备可以24小时动态监控,并有望让复杂的生化检测指标转变为居家检测,实时评估用户健康或疾病风险;药品方面,从采购、入库进入药房、医生开出医嘱、出库配药包装、护士给患者用药前整个流通环节全面追踪记录。”
智能引发硬件革命
线下和线上连接,实体和虚拟融合,深层次技术跨界创新会产生令人震惊的奇迹,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无疑成为了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主要发达国家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方景琦认为,通过云端数据平台,可以实时接收器械设备终端上传的体征数据,通过大数据运算形成新的特征数据和体征状态,实现同步下发,给服务端做现场管理,为建立基于完整生命周期的健康大数据软硬件平台奠定基础。“医药IoT上下游产业构成纷繁复杂,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
物联网平台的长期竞争优势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连接物的规模,二是海量数据资产的运营能力。显然,智能技术赋能也令物联网“如虎添翼”,但苦于数据收集不全面、数据标准不统一、难以商用等原因,医疗大数据一直无法真正普及。
不过,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正在力求打破这一局面。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视见医疗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浩博士曾指出,经过算法的一步步升级优化,现在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的多实例分类学习、深度主动学习以及对抗性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人工智能在医药数据分析方面的技术已越来越成熟。
现在人工智能之于医药领域,落地应用较多的主要涵盖四大方向:智能影像、智能语音、医学机器人、临床智能决策支持。智能影像和智能语音是基于传统IT图像和语音识别技术逐步发展起来的,技术相对成熟,资料获取相对标准化,虽然距离医疗核心诊疗尚有一定距离,但现阶段较易被临床认知和接受。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医药产业链融合程度不断加深,IoT器械设备目前在设备管理和连接管理方面的商业价值必将转化为以数据管理和计算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下降低医药产业链和服务端运行管理成本的巨大作用。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