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敷料:阶跃动力在内需
2014年09月11日 | 点击数:2908 | 【
大】【
中】【
小】
医用敷料是护士经常需要接触到的医疗用品,同时也是我国的大宗出口商品。据了解,目前国产医用敷料占全球市场的60%~70%,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180多个国家或地区。从中不难看出,外需市场对于国内医用敷料行业而言很重要,然而在2012年,国产医用敷料在出口方面却遭遇“寒流”,出口额较2011年下降了6.98%。
业内专家表示,去年医用敷料出口疲软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大环境有关,同时也显露了国产医用敷料在价格优势逐渐消失之后,创新不足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医用敷料行业在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亟需形成企业之间良性的竞合关系,并加强国内市场上供需双方的沟通,深入挖掘内需市场,为行业阶跃寻找另一个动力源。
出口遇冷转战内需
日前,海关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让业内人士为国内医用敷料行业的未来增长感到些许隐忧。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额达22.90亿美元,较2011年下降了6.98%;而同期医疗器械类产品的出口总额增幅达到11.96%。
医保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分析说,医用敷料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产品,但近几年其优势地位受到挑战。这一方面是由于新型材料,如无纺布、新型黏胶敷料等越来越受临床医务人员的青睐,导致传统棉制敷料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棉价居高不下,导致医用敷料企业成本高企,产品价格优势受到威胁。
日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陈国栋也表示,去年医用敷料出口疲软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大环境有关;同时也显露了国产医用敷料在价格优势逐渐消失之后,创新不足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内斗消耗等产业深层次问题也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国产医用敷料行业在国外市场还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监管趋严等诸多挑战。据了解,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强调重振实体经济,美国更是喊出“制造业回流”的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不少医用敷料企业对于进入欧美市场“障碍”变多已有切身感受。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近年来医用敷料的国内市场增长迅速。医保商会数据显示,2007~2012年上半年国内医用敷料销售收入增速始终保持在20%~40%左右;2011年,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已经超过900亿元人民币。
“面对医改、基层医疗建设、取消‘以药补医’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利好因素,以及严峻的外贸形势,我们企业把重心移回国内,想方设法迅速开发和抢占国内市场。”上海一家急救包出口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一些医用敷料生产企业更已经在国内综合商场开始布局其纯棉制品专卖店。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新医改将促使广大患者增加就医积极性,从而为医疗服务量提供增长预期,并将加大我国医用敷料市场的发展潜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政策的实施,也将直接拉动整个医疗器械板块,增加国内医用敷料等医疗必需品的市场容量;预计我国医用敷料产品未来内销比例仍将加大。
新型医用敷料“上位”
虽然国内医用敷料市场的增长前景仍被普遍看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医用敷料整体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由于我国医药敷料行业以低端产品为主,行业壁垒低,厂家容易进入,行业内充斥着众多良莠不齐的中小企业。目前国内医用敷料行业内,小企业占了全部企业的80%左右,规模以上医用敷料企业500多家,大型企业仅有10家左右;药棉、纱布、绷带等传统医用敷料也是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中最大的一类,其2011年的出口总金额为8.96亿美元,占我国医疗器械总出口金额的5.7%。
业内专家表示,国内医用敷料生产企业,无论是想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还是深耕国内市场,都必须甩掉产品低端的“旧标签”,而应发展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敷料、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市场预计,到2017年,全球高端医用敷料销售收入将达到160亿美元。
“由于传统医用敷料产品难以满足慢性和复杂伤口的治疗需求,今后高端敷料将成为推动敷料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已经开始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以顺应市场需求,研发更多的功能性新医用敷料产品。”陈国栋指出,“但目前我国的高端新型敷料生产仍较为薄弱,主要依靠进口。”
分析人士指出,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其中来自新型高端敷料的冲击将尤为激烈,要在新型敷料市场上获得份额,行业必须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这也是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