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附院副院长谈国产医疗器械
2014年09月11日 | 点击数:3705 | 【
大】【
中】【
小】
裘云庆: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今年两会,致公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增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的提案》,对国产医疗器械的现状进行深刻分析。其实,这份提案源自浙江致公
党党员裘云庆,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管医疗器械的副院长,他感触良多,少数有技术含量的国产品价格也纷纷同国外看齐,只有大大提高我国整体医
疗器械研发和生产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才有可能降低医疗成本。
裘云庆接受采访前刚刚结束一项
医疗器械的招标工作,他说,这次招标的是治疗肿瘤的微波针头,虽然是国产的,但厂家开价也在9000元~1万元之间,而同类的进口产品1万多元。“这种微
波针头属于一次性高质耗材,因为国内生产厂家少,所以并没有太大价格优势。”经过来来回回多次谈判,医院最终把价格谈到7500元左右,即便是这样,他觉
得对于患者来说,负担确实不小。
如果不算先期研发和推广费用,裘云庆估计这个微波针头的制造成
本在1000元~2000元之间。而且,这个微波针头也谈不上是厂家的原创技术,可能只是在同类进口产品的基础上有一些小的技术改进。而医院呢?“最多只
能按进价加100元卖给患者,操作治疗费用大概是300元。”
裘云庆表示,在药品实行零差率改
革后,医疗器械的高成本成为增加患者医疗费用支出的重要原因。实行药品统一招标后,医院对于药品的价格没有什么自主权。医疗器械是医院单独招标,而往往医
疗器械厂家对产品并没有一个统一价格。每次招标前,医院有关部门就得去做大量摸底工作。尽管无论医疗器械的进价是多少,医院只能加价100元,每次招标
时,医院都要跟厂家“软磨硬泡”,和销售人员“斗智斗勇“,尽可能降低价格。
“这项工作占据了我不少时间,几乎每周都要有一次,很多时候是在比耐心和毅力,很耗精力。”
大型检查设备维保价格不菲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裘云庆作为肝病专家,肩负着沉重的医疗任务的同时,还得时常“算计”着医院日子怎么过。他说:“9月份不少设备又要交维保费了。”
由于医院目前的大型医疗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不仅购置成本高,而且维护、保养成本也非常高,例如一台价格为1850万元的PET-CT,其1年的维保费
用在120万元以上。“还有医疗设备需要配套使用的试剂、耗材等,都价格不菲,而且你只能用他的。”裘云庆说,有的设备,厂家甚至可以让医院免费使用,光
是试剂和耗材就够赚的了。
医院从医疗器械上获得的收入非常低,裘云庆感慨,医院和医生都是在为国外公司和中间商打工,这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也给医院经营带来困难。
相同的医疗器械进小医院价更高
国内三甲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90%以上为进口产品,这在全国是普遍情况。二级医院是不是使用的国产医疗器械就多些呢?未必,因为很多大型检查治疗设备,根本没有国产的,二级医院也只能选择进口设备。
裘云庆介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基本依赖进口或外资企业生产,三级以上医院占90%以上,二级医院占2/3左右。“我们医院托管了一家二级医院,我了解到,他们采购的检查设备和高质耗材价格通常比我们还高,因为二级医院的使用量上不去。”
国内医生很难参与到医疗器械的改进中
尽管我们的医院大量使用着进口医疗器械,国内医生很难参与到医疗器械的改进中。“国外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临床试用都有一整套系统,我也没听说过哪个设备会根据我国医生的使用情况有所改进的。”
除了医生,很多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很难在医疗器械研发方面有用武之地。“我们医院现在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20人左右,在医院主要负责医疗
器械的维护保养。”裘云庆也觉得惋惜,“国内学生物工程的学生,大多去做外企医疗器械的销售人员,少数留在国内厂家的,因为真正研究、生产医疗设备的厂家
少,所以能搞研发的毕业生并不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数据,2006年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从业人数约为1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仅2354人。裘云庆认为,我国急迫需要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且稳定的医疗器械人才队伍。
代表建议: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竞争力要齐头并进
分析国产医疗器械市场占有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储备匮乏。行业准入要求低,产业化规模较小。起步较晚,产品的成熟度低、故障率高,配件损耗快,技术、售后服务也跟不上,无法形成良好的市场声誉。
为推动国产医疗器械研发,提高国产医疗器械生产和竞争水平,裘云庆提出建议:
1.加大医疗器械产业基础研究的投入。我国在医疗器械研发方面的投入长期不足,且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学校,企业的研发投入仅占总销售收入的2%~3%左右。建议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并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新产品的自主研发,做好创新链、产品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布局。
2.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医疗器械评测平台。质量监管体系力量相对薄弱也导致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信心不足。因此,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医疗器械监测平台,以保障国产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3.建立医疗器械研发与临床试用一体化中心,促进企业与大型医疗机构的合作。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医疗器械息息相关,临床的新方法新技术需要医疗器械的辅助
与支持,而医疗器械的改进与创新需要临床提供第一手的需求信息。因此,建议在大型医疗机构成立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医疗器械研发中心,既能为新的医疗器械提供
临床一线的测试和使用范本,促进其推广,也使医疗机构直接将临床需求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建议产品审批部门研究提前界入措施,对
产品创新与成果转化给予指导。
4.完善政策法规,引导鼓励使用国产医疗器械。目前,国产医疗器
械还面临审批周期长、产品歧视、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备以及信贷政策不对称等不利因素,这就亟须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包括将国产原始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各级医疗卫
生机构配置目录,并作为医院等级评审的设备标准;合理制订医疗器械招投标计划,合理制订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价格确定标准,建立采购程序的专用通道,制定政府
首购制度;制定全国统一医疗收费定价原则和医疗保险政策;设立医疗器械研发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等等;加强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国产医疗器械的认可
度。提高进口医疗设备的个人报销承担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