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角逐蓝海
2014年09月11日 | 点击数:3992 | 【
大】【
中】【
小】
随着某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华“纵向垄断案”的尘埃落定,曾经不为人注意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市场潜力进一步显现。目前,强生医疗、贝朗医疗等跨国企业由于技术的优势,在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据记者了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功能高分子材料,通常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替换或修复、合成或再生损伤组织和器官。随着公众对身体健康越来越为关注,市场对于生物材料的需求正逐渐加大。
由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市场种类繁多,跨国企业也无法满足所有的市场需求,这给予了国内企业充分的发挥空间。目前,我国共有8家上市公司涉足这一领域,其中,尤以冠昊生物和迪康药业在这一领域的研发中保持领先。
“虽然目前生物医用器械材料规模比较小,但确实为消费者所需要。”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政策拉动需求
由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大力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生物医用高端材料和产品,推动医疗器械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十二五”重大工程亦包含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
“相比于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能够更好地和人体组织相融合,满足生物力学要求,大幅降低材料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一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按照现在的行业发展趋势,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原材料主要包括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脂类物质和镍钛支架、不锈钢支架等物质材料。其中,脂类物质具有耐
热性、相容性、可降解性等性能,适用于膜类、垃圾袋等材料的生产;而物质材料则具有良好的压缩性、拉伸强度、硬度等性能,常用于医疗行业的器械生产。
据记者了解,我国在人造器官,如心脏瓣膜、人工肾、人造皮肤等方面的高分子材料领域起步较晚,在初级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投入较大。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巨大难题是材料的抗血栓问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殷敬华认为:“通过化学处理、等离子体、紫外和辐照等方法对聚烯烃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是改善材料血液相容性最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据 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透明度市场研究”新发布的一项市场研究报告称,2012~2018年期间,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全球需求将以5.6%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上
升;相比医疗器械领域里的其他板块,这一领域的收益增速显然更快,预计复合年增长率将达8.4%;人口老龄化是其主要推动因素,据悉,至2050年,全球
16%以上人口将超过65岁。
两本土企业领跑“第二集团”
作为国内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领跑“第二集团”的企业,冠昊生物和迪康药业已经在各自领域建立了优势。
目前,冠昊生物在产的产品主要为膜类产品,主要包括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脑膜建)、胸普外科修补膜(体膜建)和无菌生物护创膜(得膜建)。其中脑膜建市场达40%以上,占总体主营业务收入的93.30%,是公司目前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这一领域,冠昊生物直面跨国企业的竞争,这一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强生、贝朗医疗等国际知名的大型医药企业,其中强生在脑膜建市场中占有20%的份额。
虽然面对跨国企业的竞争,冠昊生物表现不错,但是,很多分析师都认为:过高的收入占比,使得公司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神经外科医疗市场发生重大波动导致需求萎缩,那么公司经营收入将深受影响。
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冠昊生物正在这一领域开展多样化的研发。目前,公司正在加大对整形美容产品的研发。冠昊生物董事会办公室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在上市时就提到未来往整形美容方向发展。现在很多医院都设有专门整形美容科室,市场需求很大。”
用于整形美容的组织补片也是以食用动物组织为原料,经过组织处理平台得到的。最大的特点也是可直接入人体,诱导再生被动降解。妇科、整形美容等一系列产品的市场推广也被市场认为公司未来的成长看点。
而另一家领先企业——迪康药业已经把战略重点完全转移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上了。据悉,由于药品零售终端——和平连锁业绩不佳,迪康选择退出药品零售行业。目前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今年公司已将主业聚焦在药品和医疗器械两大产业上。
“生物材料是我们很早以前863项目转化过来的,技术从刚开始到转化过程已经经过很长时间,做得比较成熟。”迪康药业董秘蒋黎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迪康药业主要生产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是可吸收医用膜和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可吸收医用膜采用超高分子量可吸收聚-DL-乳酸材料,具
有良好贴附性、柔韧性,能有效地隔离手术创面;而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则采用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材料制成,可降解完全,弹性模量与松质骨近似。
据悉,在经过今年上半年的产业结构优化后,迪康药业集中资源专注于消化系统用药和生物医学材料器械两大产品群的生产和销售;6月24日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使用自有资金购置土地约60亩左右,用于未来投资兴建高新技术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生产基地。